三伏灸专题 · 伏前解毒 | 一篇文章搞懂三伏灸
过了夏至,就开始掰着手指等三伏。
相信每一个爱艾灸、懂养生的人,都和我一样,天天都在盼着三伏天的到来,因为三伏天做艾灸,三阳相加,取得的效果可以达到1+1+1>3!
三伏的“伏”,是“潜藏”的意思,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到地下,这就反映了三伏天的阳气之盛。
三伏天还是一年里天气最热的时候,人体毛孔大开,艾灸的温热刺激容易渗透进经络、脏腑深处。热能温阳,阳能祛寒,三伏灸借助天时,能一举扫荡体内的阴寒之气,防止一些虚寒性疾病在秋冬复发,这就体现了中医“春夏养阳”、“冬病夏治”的思想。
2019年三伏灸时间表
伏前解毒:2019年7月2日—2019年7月11日
初伏驱寒:2019年7月12日—2019年7月21日
中伏清养:2019年7月22日—2019年8月10日
末伏化瘀:2019年8月11日—2019年8月20日
伏后固本:2019年8月21日—2019年8月30日
艾灸的手法简单,很适合工作繁忙的上班族、家庭事业两头兼顾的妈妈,特别是对虚寒体质的人而言,做三伏灸对身体的助益很大。
还有,因为艾灸遵循的是“离穴不离经”的思想,对取穴的要求不像针刺那么严,所以也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自己养生保健,就连老年人也可以轻松上手。
在三伏天,人的诉求是“热烈”,因为只有在“向阳”的环境里,身体里的积寒、湿邪才能借阳出表,随汗而解。
做三伏灸,能最大程度发挥纯阳之性,给身体注入阳气,唤醒身体的正气,达到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的目的。三伏灸的作用有:
夏季阳光旺盛,人体阳气也达到高峰,尤其是在三伏天,人体肌肤腠理开泄,此时调理某些寒性疾病,可以最大限度以热驱寒、鼓舞阳气,驱散体内内伏寒邪,从而达到降低冬季发病频率或防止复发的效果。
三伏灸可以改善体质,增强人体抗病能力,促进和调整机体免疫功能,进而起到预防和改善疾病的作用。
临床表明,三伏灸尤其对呼吸系统问题、颈肩腰腿痛、消化系统问题、儿科问题、妇科问题以及脾胃虚寒类问题等多种慢性病的恢复有帮助。
提醒:三伏灸重在预防复发,而艾灸本是养生保健,起改善、缓解的作用。当某种疾病发病迅猛或复发严重时,患者还应到医院接受治疗,以免延误病情。
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行灸,以艾火的纯阳,结合三伏天时的双重阳气,作用于人体腧穴,具有一灸顶三灸的效果。
一般来说,入伏前一段时间,就要开始艾灸了,此时艾灸的目的就是要养阳护阳、补足气血,不然等到真正的三伏灸开始时,别人都已开始进入“冬病夏治”的阶段了,而你还处于补气补血阶段,相当于晚了一大步,见效当然比人慢,效果也没人家好。
这也是为什么年年都有人问:看到别人做三伏灸的效果很好,但自己在三伏天做了几次艾灸,却觉得用处不大?
要记住,付出与收获永远是对等的,你现在做的每一次艾灸,都在为身体积蓄能量,同时也在为接下来的三伏灸打通经络,就像“运动前要先热身”,现在开始艾灸大椎、关元、足三里、三阴交等穴,能调节阴阳、温补气血,为三伏灸打好基础。
大椎:艾灸大椎可激发全身的阳气,护卫周身,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。
关元:中医认为关元穴是封藏一身真元之处,同时它也是养生保健的要穴,具有补肾壮阳、补虚益损之功。
足三里:它是胃经的“合穴”,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,脾胃功能正常,气血才能充足,常灸足三里能起到健脾益气、疏通经络、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。
三阴交:是人体三条阴经——脾经、肝经、肾经的交会穴,艾灸三阴交不仅能健脾胃,还可疏肝气、益肾精。
参考来源:人民日报、生命时报
推 荐 阅 读
▼
(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)